"中山鎮"探秘小小弹丸之地,人不逾万,方圆不过十里,却聚居着100多个姓氏,流传着独特的"军家话"及其民情风俗,自清延续至今。古镇中山奇特的文化现象,由此备受外界关注。
●住百家姓
中山,在武平县城西南隅11公里处,新石器时代就有了人类生存的足迹。公元736年在此设武平镇以来,武平场、武平县、武平所、中山乡、中山鎮,几经更迭,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沿革在千年以上。
自中原風雨飄搖衣冠南遷以來,客家人多聚族而居,一村一樓多屬同宗。惟有中山,僅古時武平所城所在地今老城、新城、城中三村,面積不超過兩平方公裏,卻居住著百余家姓氏的居民,爲全國絕無僅有。究其緣由,"百姓鎮"始于客家人的南遷和武平所的設立。中山古鎮唐宋時就已是場、縣治所在地,物阜民豐,有"小京城"之稱。南迂而來的客家人,紛紛聚居于此,成爲中山姓氏複雜的一個因素。
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朝廷以武功定天下,在全國各地建立衛、所兵制。中山古時素爲兵家必爭之地,故築城設武平千戶所(簡稱武所),駐軍電田。數十家姓氏的駐軍從各地遷來中山,在此落籍,就地開基立業,繁衍生息。軍籍姓氏的落戶,是中山姓氏複雜的又一因素。歲月悠悠,中山人口漸增,有的姓氏漸漸失傳4?姓綠者,僅剩一名年逾花甲老太婆,當老人辭世後,中山便又少了一個姓氏。因此,中山到底有多少姓氏,難有一個確切的說法。不過,至少不下100個姓氏,是確信無疑的。
●操軍家話
武所的設置,軍籍姓氏的落戶,又形成了中山另一奇特的人文景觀——軍家話。
那時,武所設立之後,駐軍士兵三分守域,七分種地。不少軍士服完役後就地解甲歸田,成爲當地居民。
但是,這些落籍軍士,戶籍屬軍籍,不受地方管轄,地位與民戶不同,軍民截然分開g而且,他們來自江西、浙江、安徽、福建等不同地區,有數十種方言,往往給交往帶來語言上的障礙。
爲了長期相處,發展生産,安排生活,不受當地人欺侮,他們以較容易被大家掌握的部分贛方言爲基礎,吸收各地較熟悉的方言,摻入一部分當地客家話,形成一種"大雜償"的方言。經長期醞釀,這種獨特的方言便約定俗成爲"軍家話"。
雖然"軍家話"使用人口少,區域小,猶如客家方言區這個大海中的一個小孤島,但是他們有著一種強烈的獨立意識,在家裏或軍家人在一起時,都操"軍家話"交談;客家女子下嫁軍家人,也必須改操"軍家話",並傳給子女;在一些純軍家村落,甚至老師授課也操"軍家話"。因此,在客家方言的包圍中,"軍家話"世代相傳,曆五六百年而不衰;小小武所,兩種方言並行不悖,百姓聚居雜而不亂。 初到中山,聽著軍家人你一句南腔,他一句北調,平平仄仄,濃濃淡淡,如讀天書好生難懂,往往誤會話意,鬧出笑話,令人捧腹大笑。
●貼姓氏聯
中山是个神奇的地方。不说那令人流连忘返的"仙子逍遥游聚地"聚仙岩、峰奇洞幽长安洞、阳民村十里翠竹、武平八景之一的"龍岩雨雾"和"丹井温泉",不说那凝固历史的古桥、古塔、古城门,也不说那神秘莫测的老城"铜井",城北"红泉"、"出米岩",且说那代代相传的百姓堂联,便己叫人拍案称奇。 堂联,又称族氏联、姓氏门额对联。它概述各姓受姓或开荒始祖的籍贯、封号和生平事迹,颂扬祖先文名、功德或政绩,所以又被称为"家族的微型族谱"。
每逢過年過節、婚嫁喜慶,中山的各家各姓,便在大門兩側或廳堂兩邊貼上一副大紅姓氏聯,既渲染喜慶氣氛,又炫耀門庭、緬懷祖先,教育後代敬祖念宗、修身養性、奮發有爲。客家人強烈的尋根意識和弘揚祖德、詩書傳家的優良傳統,躍然聯上。
對于外人來說,只要一看對聯,就知此家爲何姓。"漢代名臣第,宋朝理學家",頌揚了漢代名臣朱雲的剛正敢谏和宋代學者朱嘉的博學多才,勉勵後人要正直敢言,好學上進,這是朱姓氏聯。"九龍世第,十德名家",講述了戰國趙相林泉以德教子、九子成才的故事,勉勵後代要以德爲本,嚴于教子,這是最常見的林姓氏聯。姓氏聯上聯多以"第、世第、新世第、家聲遠"等字眼收結,下聯多以"家、名家、舊名家、世澤長"等字眼煞尾,被譽爲對聯百花園中的一朵奇葩。
追根溯源,百姓堂聯顯現的是中山人敬祖睦宗的鮮明傳統。
●演花燈戲
?? 据说,武所明初设立时,朝廷派军镇守于此。每到元宵节,战功累累的将军们不能回南京城观灯,便奏请朝廷经皇上钦赐,也按南京的规矩在武所闹花灯演花灯戏,从正月十三日始一直到正月十九日下灯,因此"武所闹花灯,如同南京城"元宵闹花灯之俗,全国处处可见,但这里独创出一种庙会与花灯、花灯与戏剧相结合的"花灯戏",却别具风情。特制的术架大花灯,放置戏台上,上层扎制各种人物、花鸟、动物图案,形象生动逼真,点上灯火后五彩缤纷,十分好看;下层上演傀儡戏,看得观众如痴如醉。
這種鬧燈習俗,時間之長,規模之大,形式之美,人們之鍾愛,爲四鄰所罕見,數百年來一脈相傳。穿過僅存的古城門"迎恩門",走在古老的老城街上,看著沿街兩側的騎樓式老房子,想像著"元宵夜家家戶戶門口都綴上美麗的花燈"的場景,當地聽來的一句諺語又冒了出來:有食無食,食到正月二十;有聊無聊,聊到燈了。這就是武所鬧花燈盛況的寫照。
舊時,所城十三廟,廟廟鬧花燈。而大小13座寺廟中,有2座罕見的皇帝廟,一是朱天子廟(明太祖朱元璋),另一爲真武祖師廟(明成祖朱棣);有3座明王朝開國功臣徐達、常遇春、胡大海的功臣店,分別叫忠沙廟、洪沙廟、赤沙廟。武所在中山的曆史沿革中留下了一道清晰的軌迹,讓一個小鎮,擁有了一個時代豐富的遺存;一個時代,無意間留給一個小鎮深厚的底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