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夸大了迪士尼的魅力。”華僑城集團公司副总裁刘平春面对记者提问时笑着说道。
围绕着華僑城集團整体上市,华侨城未来发展的战略问题开始凸现出来,华侨城整体上市后,总资产达约310亿元,净资产约110亿元,除现有的运营管理升级外,全国一线城市布局的面对点的竞争策略也浮出水面,从行业发展的角度,如何应对迪士尼仍然是华侨城考虑问题的基点之一。
劉平春說:就旅遊産業來講,我們做主題公園如果不研究迪士尼,不把迪士尼作爲一個基本的競爭目標或者說進入的一個競爭者來考慮那是不可能的,那就犯了一個低級的錯誤,但如果說我們所有的動作都圍繞它那是太誇張了。
劉平春的信心不是沒有依據。事實上,華僑城在國內再造城市社區的開發理念更大程度上似乎在偏向房地産,目前看,它在全國的布局,不是在強調複制娛樂項目,而更像是在複制坐落在深圳城中之城的整個華僑城片區。
由文化創意而起的商業模式
24年前,人們了解華僑城是通過錦繡中華的創意,錦繡中華向內地傳播了關于深圳創新的正面信息,人們的感覺中,來到深圳不到錦繡中華好像是種缺憾,這種缺憾隨著民俗村、世界之窗、歡樂谷的陸續出現,成爲了來訪深圳的有機組成,更重要的,隨著這些由創意制造的人文景觀的耳熟能詳,旅遊與地産的雙輪驅動,華僑城成爲深圳最美的地方,這種由文化創意落地的主題公園加上配套的高尚地産,演繹成爲了一種成熟的商業模式。
我們知道,華僑城是一個台階接著一個台階發展起來的,先是錦繡中華、民俗村,接著是歡樂谷、世界之窗,這中間穿插的是整個華僑城片區的整體建設,20幾年的發展,現在華僑城作爲配套完善的社區,單五星級的酒店就有好幾家,而房價也在深圳成爲了高價的風向標,是名副其實的高尚社區。顯然,華僑城不可能這樣20多年再去複制另一個華僑城,對華僑城而言,20幾年更重要的是成熟了“旅遊加地産”的商業模式,而現在,整體上市後,不過是如何複制以及複制的速度問題。
在业内,可能没有人会怀疑华侨城成功复制自己的能力,在此之前,在深圳的另一个样本,东部华侨城已经成功的进行了一次演绎,酒店、旅游景點、加高尚别墅的成功组合,是深圳原来一个不知名的叫三洲田的地方,成为了一个充满欧陆风情世外桃源。在上海、北京、成都、雲南,以欢乐谷为主题的复制行动完成或者开工,加之陆续进入开发的武漢、天津的加入,华侨城华侨城正在完成自己的产业布局。
也許正是這樣一個並不是從模仿而是從創意開始的這樣一個成熟模式,使華僑城能夠研究迪士尼但不懼怕與迪士尼競爭。
“對華僑城來說,對華僑城的發展來說,其實我們也歡迎它。”劉平春對媒體說道:“沒有迪士尼准備進入中國的信息,在90年代末期2000年的初期,不會有華僑城旅遊産業這麽快速的發展。”
“我們用一個面的體量和一個點競爭。”劉平春介紹說:“因爲主題公園有一個很大的特性,這個産品不可移動性會決定這個産品的有效半徑,全世界的主題公園都有這個半徑問題。我們盡早的把我們的主題公園布局在中國市場最豐富的區域,我們就有了一個把我們的市場資源做大、市場占有提高,我們再集合起來成爲一個龐大的競爭機會。實際上我們做到了。”
與迪士尼最終競爭什麽
迪士尼是有影視作品後由虛擬進入現實的,這決定了迪士尼注重形象塑造的先天品牌優勢,這種品牌優勢目前甚至在以後都是迪士尼在競爭中的核心優勢,就這一角度而言,華僑城是不具備抗衡能力的。
業內的有關專家在研討時也提出了這種概念,比如,迪士尼有形象代言人物、有成熟的主題公園運作體系和經驗。而且,從面對人群看,迪士尼是以孩子爲主導的家庭旅遊,而華僑城的旅遊主體對象也多是在35歲以下的年輕人,在年齡對象上的差別並不是很大,就旅遊産品而言,迪士尼與華僑城必然是一種不得不競爭的關系,換言之,競爭是一定存在而且還頗有些針鋒相對的意味。
对此,华侨城并不讳言,但基于两点理由,華僑城集團公司副总裁刘平春有着自己的判断。
其一,華僑城找到了自己的發展道路,在中國來說比較適合中國的情況,並比較注重品質和文化內涵。劉平春認爲:迪士尼是我們整個旅遊産業發展的外部因素之一,真正的旅遊發展最重要的因素,是中國的城市化進程,中國改革開放帶來的經濟迅速發展,中國老百姓經濟能力和中國高速公路的網絡、中國的帶薪休假制度,這是最基本的內涵。
其二,迪士尼會帶來什麽?
迪士尼會帶來強烈的家庭旅遊、度假旅遊,對今天中國的旅遊市場發展來說,它是非常重要的。中國真正發展到度假旅遊或家庭旅遊這兩個方式,應該是從近年開始的,以前基本上是觀光,基本都是公費旅遊爲主。近年開始出現有度假,有家庭這樣一種狀態。這個狀態對整個旅遊産品的設計,旅遊産品的開發方式,旅遊服務的提供方式,都帶來了很大的變化。
“所以,”劉平春說:“迪士尼的進入會使中國的産業更加迅速或者說是更加有質量的向這樣一個領域去發展,這對于整個中國的旅遊事業是有好處的。”
目前看,這是一種比較客觀的判斷:産業正在快速發展中,行業的需求也正在被挖掘出來。但這兩點,並不能改變行業在發展到一定階段競爭必然會出現的這一現實,華僑城究竟用什麽去與迪士尼進行競爭仍然是必解的難題。
對華僑城而言,文化創意落地的核心優勢和現在的社區高尚地産模式無疑是比較有針對性戰略應對。
問題應該是存在的。有關研究戰略問題的專家坦言:核心還是品牌及産品問題,華僑城主題公園文化創意的持續和保持應該是關鍵所在。比如,單靠一個歡樂谷能否應對迪士尼的競爭。該專家認爲,香港迪士尼開張,歡樂谷仍保持增長並躍入亞洲十強應考慮到去香港不易過關等因素,上海未來的競爭數據應該會更有說服力。
旅遊加地産還是地産加旅遊
專家們認爲,從一個相當長的階段內考察,人們不會去質疑華僑城的盈利能力,華僑城整體上市後,在統一的管理平台上,從資源的整合和整體運營能力上,華僑城在競爭能力上會有較大的提升,尤其是未來地産的升值盈利空間巨大,在較長的時間內會保持持續增長,而外資明顯在這方面水土不服,這對華僑城的未來發展無疑是非常有利的。
记者了解到,华侨城上海项目和雲南项目包括深圳东部华侨城均是以高端地产项目为核心主打,保持高盈利仍然是追求的重点,这个定位与现在深圳华侨城片区的总体方向相一致,复制的战略正在得到执行。但记者也从有关资料查询发现,从旅游项目的设置上,现在深圳华侨城片区内有从锦绣中华到欢乐谷的系列旅游产品设置,而新开发的国内其它区域的旅游产品目前则比较单一,如深圳东部华侨城以欧陆风情和田园风光、峡谷探险等为诉求点,其他区域多以欢乐谷为主卖点,相对深圳华侨城片区,原来强大的文化创意能力并未多大突破,也未能形成相对热点,旅游产品的设置并不丰富或创意并不特出,如果说,未来华侨城与迪士尼的竞争更多是在旅游项目上的话,与迪士尼抗衡好像是略显单薄。
所以,一個問題也就被提了出來,到底是以旅遊爲導引的戰略導向,集中在概念地産開發,還是,堅持文化創意的落地,保持一貫的持續創新能力以地産爲輔助的旅遊爲主打,這兩個方面的平衡和著力重點,其實,考驗著華僑城的戰略平衡能力,當然,也考驗著未來華僑城的競爭能力。
立足于文化創新和文化創意的落地仍應該是華僑城的核心能力,以文化的多元去應對迪士尼相對的單一仍是最好的選擇。有關專家分析說:應立足于長遠競爭的戰略,其實,即使是集團戰略,清晰的戰略訴求也仍然是必要的。做概念地産,許多地産公司都在做、都會做,而華僑城卻只有一個。
記者手記
本文成稿时,華僑城集團旗下重要的品牌东部华侨城旅游项目出现重大游客伤亡事故,成为媒体与社会关注的焦点。我们又一次看到了战略平衡所出现的误差,当一个企业的战略导向于更赚钱行业(对华侨城就是地产),一定为带来战略纪律的执行误差,核心能力就会受到损害。
戰略的搖擺或者失誤會帶來對品牌的巨大傷害,目前的東部華僑城事件是一個很好的案例。對中國的企業來說,如何規避短期利益,真正去關注品牌,仍是一個現實的問題。